报考指南
当前位置: 首页 > 报考指南 > 专业介绍 > 正文

文化传播与艺术学院招生专业简介

发布时间:2023-06-06 发布者: 浏览量:

网络与新媒体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性别平等文化的“三传播”女性文化传播人才。培养掌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传播学基本理论,以人民为中心,具有“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四自精神、男女平等意识与社会服务意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现代传媒人视野和职业伦理素养,熟悉新闻传播政策法规,熟练掌握计算机数字应用技术、网络传播与网络信息采编、新媒体产品设计与制作、网络经营管理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各类新媒体,包括各类门户网站、互联网公司等新媒体,以及移动电视、数字电视等传统媒体的新媒体部门和政府信息部门及各类企事业单位的网络传播行业和部门。

专业特色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是基于互联网等新兴媒介形态对新闻传播行业及整个社会的的巨大推动,顺应数字信息时代发展所需,顺应移动互联媒介融合的趋势要求而产生的新闻传播类新专业。女院本专业于2018年首次招生,现有学生116人。专业教学团队由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等著名院校的多名博士组成。其中,中华女子学院(全国妇联干部培训学院)院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教席主持人刘利群教授,是网新专业学术带头人。也是教育部新闻传播学教指委委员。2020年10月1号,刘利群教授在联合国大会纪念北京世界妇女大会25周年高级别会议上,在中央电视台为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精神进行同步解读。以刘利群教授牵头的《媒介与女性》课程为北京市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立项重点项目,旨在创新女性传播人才培养模式,拓展媒介与女性的学术研究与社会实践。

新闻教育创新方面,重视特色教学,本专业依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联合教席,开设“媒介与女性”、“性别传播学”等特色课程,举办“媒介与女性”教席论坛和新媒体国际短片节“女性主题”竞赛单元,在性别传播和国际传播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重视实践教学,大二实践周,网新专业组织新生前往延安等红色实习基地,耳濡目染红色文化的真谛;大三实践周,组织同学们深入新媒体大厂,感受和接触新媒体平台前沿。重视学生科学意识和技术能力的培养,成立了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妇女科技传播工作委员会,搭建妇女发展与科技传播之间的桥梁;开设新媒体实训中心和实习基地,鼓励学生勤学苦练,围绕“妇女、家庭、儿童”的主责主业,勇于创新。2021年有多部学生作品荣获“党旗下的故事短视频大赛暨第六届中国梦•青年影像盛典”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

核心课程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习近平新闻思想、新闻传播大讲堂、媒介与女性、网络与新媒体概论、传播学概论、中外新闻传播史、新闻采访与写作、传播伦理与法规、传媒经济、电子商务基础与应用、数字营销、数字多媒体作品创作、网页设计与制作、信息可视化、融合新闻作品创作、数字纪录片创作等。

就业方向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就业方向有科学研究、新媒体产品策划设计与运营、新媒体内容生产与传播、短视频制作与运营等。本专业毕业生拥有非常多的就业和创业机会。主要面向各类新媒体(如新媒体运营、网络新闻编辑、互联网公司等)、传统媒体的新媒体部门(如电视台、报社等)和政府信息部门及各类企事业单位的网络传播部门。

播音与主持艺术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政治信仰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四自”精神和先进性别意识,具备传播学、新闻学、艺术学、中国语言文学等多学科知识,掌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能在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教育文化机构、各类新兴媒体及各类企事业单位公关宣传企划部门从事播音主持、艺术教育、讲解、宣传、策划等相关语言传播工作,理论功底扎实,语言功力深厚,有创新精神、公益意识、艺术素养和国际视野的适应时代需求和媒体行业变化的知性高雅的高层次、复合型有声语言传播人才。

专业特色

专业培养的人才特性概括为:人文性、复合性、创新性、实践性。培养具有采编播控一体化能力的复合型播音主持人,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依托学校品牌专业的优势和双学位的学习机制,有针对性的定位,为女性、少儿节目主持,文化公益类节目主持,社会服务语言表达以及影视、广告配音等方向提供后备人才。

核心课程

播音主持艺术导论、艺术语言吐字与发声、播音主持创作基础、主持人即兴口语表达、新闻播音与主持、社会服务语言表达、影视配音、融合新闻报道、新闻评论、主持人节目创作、融媒体节目策划与制作等。

就业方向

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等传统媒体机构;新华网、中国网、中青网、腾讯等新媒体视频网站;影视制作机构;培训教育机构;国家企事业单位宣传部门;以及文化、社区活动的组织策划等。适应多领域的社会需求。

服装与服饰设计

培养目标

坚持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立足北京,发挥国际化大都市时尚设计优势,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四自”精神,符合新时代时尚行业发展需求,兼具全球视野和“中国创造”使命感的应用型、复合型设计人才。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审美素养,掌握创新性思维和沟通表达能力,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够在时尚及相关行业发挥作用的创新设计人才。

专业特色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作为教育部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四个方面全面加强协同育人机制,将科技与艺术、文化与传承、时尚与健康、可持续与包容的学科交叉的设计理念融入人才培养环节,强化服装与服饰设计人才在基础培养阶段的广度和专业培养阶段的深度。在专业教学上通过品牌女装设计、功能型服装设计和产品开发三个项目课程,递进式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更好地与行业设计开发模式对接。本专业不断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及企业研发的紧密合作,构建以优秀教学名师引领,国际化专业教师与行业导师组成教学团队共同教学的育人机制。作为国内首个开设《功能性服装设计》项目课程的专业,承担与参与奥运会国家重大任务,在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的毕业设计专场发布会屡获佳绩,打造特色亮点及专业品牌。在全国高校服装设计专业中,教育教学优势显著,以北京市优质课程为基础,通过创新融合智能新技术,实现教育质量新高度。

核心课程

专业基础核心课程 :服装设计原理、中外服装发展史、效果图表现、人体动态与结构研究、服装材料基础、服装材料应用与再造等。

专业核心课程:

品牌女装设计项目(品牌女装设计与策划、女装结构与工艺、立体造型变化、配饰与装饰设计、设计软件CAD)

功能性服装设计项目(功能性服装设计、功能性服装材料研究、功能性服装结构与工艺、配饰与辅料设计、服装三维CAD技术)

产品开发项目(产品开发与策划、时尚传播、消费心理与行为调查)

就业方向

能够在服装及相关领域的企事业单位,涉及户外、运动、女装、男装、内衣、童装、礼服、配饰、特种服装等多个门类,从事服装设计策划与开发、服装生产技术及管理、时尚创意设计、文化创新与设计、服装服饰品及纺织品设计、服装纸样与工艺设计、市场营销与推广、形象设计、新媒体时尚传媒、服装教育与管理等相关行业工作。

视觉传达设计

培养目标

坚持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立足北京,发挥国际化大都市的设计前沿地域优势,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培养符合新时代国家视觉设计行业发展需求的,兼具全球化视野和“中国创造”使命感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与艺术审美修养,掌握创新思维与沟通表达能力,具有扎实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能够在文化出版与传媒、儿童美育教育、互联网、品牌设计、女性发展等领域的视觉设计方向发挥作用的设计创新人才。

专业特色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四个方面全面加强协同育人机制,将科技与艺术、文化与传承、可持续与包容的学科交叉的设计理念融入培养环节,设置学科素养平台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性课程,有目的、分阶段地强化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在基础阶段的广度和专业培养阶段的深度,以提升毕业学生在人才市场中的竞争力以及在未来设计工作中的适应能力。在新媒介融合的大环境下,围绕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特点,使学生通过对视觉传达儿童与家庭、视觉传达传统文化创新、视觉传达女性发展三个核心课程模块的递进式学习,掌握数字媒体、网络媒体、社会化媒体的综合设计实践能力。在专业教学中将课程实践与儿童发展、家庭美育、女性发展、中国文化传承与创新内容相结合,打造了一系列具有特色的教学课程,其中包括北京市高校优质本科课程,学生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与北京市级奖项。

核心课程

专业基础核心课程 :图形设计概念及表达、数字图像设计、字体设计、版式设计、器物手绘、绘本赏析。

专业核心课程:

视觉传达儿童与家庭模块(绘本设计、儿童心理发展、书籍设计、印刷材料与工艺、视听传媒1-音视频基础)

视觉传达传统文化创新模块(信息可视化设计、移动媒体交互设计、移动媒体视觉设计、视听传媒2-影像制作、数字媒体整合设计)

视觉传达女性发展模块(品牌设计、她经济下的营销策略分析、包装设计、动态图形设计、广告创意与策略)

综合设计模块(环境图形设计、前端体验设计、综合设计方法、艺术设计文本写作)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能够在文化传播与出版、互联网行业、品牌设计、儿童美育教育、广告传播、影视公司等机构和领域从事视觉传播方面的设计、技术、策划、管理、教学等工作。

表演(服装表演)

培养目标

坚持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立足北京,发挥北京文化中心以及国际化大都市时尚前沿的地域优势,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围绕女院特色以推动时尚创意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为抓手,顺应首都经济圈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需求,针对女院表演专业(服装表演)在新形势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遵循服装表演专业具备的实用性、审美性、时尚性、开放性及独特性等特征,培养具有中华女子学院特色的新媒体时代应用型人才。

专业特色

围绕服装表演专业特点,将服装表演与时尚传播有机融合,从整个时尚产业链入手,使学生通过对服装展示、时尚传播和品牌推广等方面的学习,具备服装表演、时尚编导与策划,以及时尚传播与品牌推广等方面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特别注重在新媒介融合的大环境下,打造学生新媒体的制作与传播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服务活动以及参加各类国际国内模特大赛,增加校外实践活动,优化校外实践管理制度,规范校外活动的审批规则,推荐校外实践与展示的机会,出色完成北京冬奥、冬残奥会颁奖礼仪以及各国运动员引领员,参加全国大学生时装周、中国国际时装周等二十余场走秀以及中东欧春晚等各类国内外大型活动。连续三届荣获全国服装模特大赛全国总决赛银奖、全国职业模特大赛十强、龙腾精英模特大赛全国总决赛十佳、首届E时代英模中国超模大赛季军、第二届新世代超级模特大赛十佳及单向奖、亚洲小姐总决赛10强等诸多殊荣。随着课程的学习渐进,学生可自行考取:服装表演教师资格证书、职业形象管理资格证书、演出经纪人证等相关资格证书。

核心课程

形成“模块化和进阶式”的课程体系。在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上,以当代时尚产业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导向,融合表演展示、时尚传播、策划管理、设计美学等诸多学科知识,既考虑了国内在时尚产业与时尚传播方面的发展和人才需求,同时考虑学生未来的职业选择方向,体现表演专业所具有的跨学科专业特色。

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涉及表演展示、策划管理、时尚传播、设计美学四大模块,课程主要包括:服装表演基础、镜前造型、T台展示艺术、舞蹈基础、戏剧影视表演基础、形体训练、专业礼仪、音乐基础、美容与化妆、舞台妆面与发型;时尚传播与新媒体运营、时尚编导与组织策划、文化经纪人管理、节目主持、时尚摄影、时尚专题策划、时尚买手、中外时尚史、视频拍摄与剪辑;传统服饰设计、零售美学与搭配、职业形象管理、版式设计、整体造型设计等。

就业方向

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方向除了成为业界高素质职业模特或演职人员,也可从事时尚策划编导、模特经纪人机构高层管理、专业院校或培训机构表演教学及管理,文化经纪人管理,时尚传媒行业策划编辑、时尚媒体节目主持,以及新媒体时尚传播,服装服饰行业的时尚买手、时尚主播等时尚品牌策划运营和推广传播等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