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声音的世界里,吐字是根基,发声是灵魂。对于未来的“金话筒”们而言,掌握精准、优美、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艺术,是叩开专业殿堂的第一把钥匙。在中华女子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艺术语言吐字与发声》不只是一门打基础的专业课,更是一门融汇“红色基因、智慧赋能、实践育人”的特色课程。
课程名称
艺术语言吐字与发声
所属专业
文化传播与艺术学院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特色课程
教师简介

吴倩
博士,副教授
现任图书馆副馆长、播音专业教师
北京市课程思政教学名师
北京市优秀专业课主讲教师
曾获北京高校青教赛一等奖等4个奖项
拥有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优质本科课件等多项省部级教学成果
主持及参与省部级以上课题3项,出版专著1部,曾获中广联征文活动论文一等奖。
课程特色
《艺术语言吐字与发声》课程是面向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大一学生的专业基础必修课,课程以"红色基因+智慧赋能+实践育人"为特色,构建三维一体的教学体系。课程传承校友葛兰等播音前辈的红色传统,将党性教育与国家语言文字政策融入教学,依托妇联资源,发挥女院公益人才培养优势,鼓励学生通过基层推普志愿服务践行用专业能力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课程与时俱进,注重技术赋能,2019年开始,运用雨课堂等智慧教学平台助力教学过程,充分发挥雨课堂平台的互动和资源学习功能,将课上课下联动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内生动力。

目前,课程正积极开展“知识图谱”建设,该项目获批2024年北京高校教改课题立项。此外,课程将“高阶性”的专业活动竞赛与“挑战度”的课程任务相结合,“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相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双促”效果。在2023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中,学生组建的石榴籽“悦”读推普团作被评选为“优秀团队”,获得教育部的表彰。此外,学生作品还曾获得“齐越节”、“诵读中国”大赛、配音大赛等多项省部级奖项,红色主题作品在学习强国等平台展示。

学生获奖
北京市诵读中国大赛二等奖

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受教育部表彰
